教养日记特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桃子 儿童画 教养日记特别篇

教养日记特别篇

2023-03-28 2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摘录自《陈鹤琴全集(第一卷)》,是陈鹤琴1956年12月在南京师范学院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上所做的报告,同时展出一鸣从1岁到16岁561张图画中的205张。

目录

一、儿童绘画研究史简述

二、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三、材料的分析

总结

一、 儿童绘画研究史简述

绘画像音乐、言语一样,是人类表情达意,交流经验,记录史事以战胜空间、时间的最早、最有效的一种工具。世界各国的文字,也都是从图画演变过来的。我国的汉字,就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到今天还保留着一些象形的痕迹。

历来教育家都很重视儿童的绘画。苏联的儿童教育专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给绘画以高度的评价。绘画可以依据儿童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的作用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能在绘画中反映他所看见的,以及叫出名字的东西,并用言语来说出东西的名字。通过绘画这种手和眼的联合动作, 儿童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并巩固所得的观念,通过绘画还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这就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绘画对于儿童是有强烈的吸引力的,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画画。一个二三岁的儿童就会握着蜡笔或铅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你若不给他适当的纸张,他就会在墙上乱涂!

因此儿童的绘画,从古以来,就引起了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等的浓厚的兴趣。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亚理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讲到图画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时曾说:“必须用三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来教育青年,即:色彩和形状的表现方式;声音和文字的表现方式;和谐和节奏的表现方式(注:转引自孔达赫强:《中小学图画教育法》第2页)。”这里所说的色彩和形状的表现方式,就是绘画。

通过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来理解儿童心理之发展。世界各国谈到儿童图画的研究的书籍论文,到今天为止,不下600多种,进行这类研究的心理学者竟达到500人以上(注:参看B.W. Wol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Pre-school Child一书所附参考书目录)。由此可见,儿童的图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儿童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儿童心理问题。

1887年意大利人里奇(Corrado-Ricci)研究意大利儿童的图画,这恐怕是第一次有系统的研究。

关于儿童的图画,最广泛而最有价值的个别研究恐怕要算法国的卢马(Rouma)了,他研究了六组儿童的图画,在1913年出版了《儿童的绘画语言》(Le Language Graphique de L'Enfant Brussels),他的儿童画的分类法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真正具有价值的个别儿童的图画的系统研究,要算法国心理学家鲁奎(Luquet)的研究了。鲁奎研究他女儿从3岁3个月到8岁半的五年三个月间所画的图画约1500张。这些图画可说完全没有受到成人的影响而画出来的。鲁奎把他女儿的图画全部印了出来,这是一个埋头苦干、长期劳动而获得的丰硕成果,因此,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儿童画的书。但是,书中没有他的女儿在3岁3个月以前的图画,从儿童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完整性来看,这是一个缺陷。

麦卡蒂(Stella Agnea McCarty)主持的美国世界幼儿教育协会的儿童研究会也进行了研究(注:参看麦卡蒂:《儿童 图画》),他们研究了31239张儿童图画之后,把儿童的图画分成四个时期,即:

1. 涂鸦期: 儿童开始时都是随便乱涂的,纯粹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用画笔在纸上随便画来画去的愿望,至于所画成的东西还是没有意义的。

2. 象征期: 在这个时期里,儿童把自己涂鸦出来的东西开始赋予了意义。如一个圆圈成了一个人,一条直线就是树,这样,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还不能真正地表现出对象的真面貌。

3. 定型期: 在这个时期里,儿童所画的图画已能表达出对象的某些特点。例如人是有圆圆的头的,头上还有鼻子、眼睛等。这些外形已和别的动物不一样了,但还是呆板的、无生气的,缺乏透视和立体感,也不能表达出光线的明暗。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图画说明了他所画的仅是他所知道的,而不是他实际所看到的。

4. 写实期: 儿童的图画发展到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最高的阶段了。在这个时期里儿童的图画除已能正确地画出事物的形状外,还能注意到透视、明暗、气氛、结构等方面,试图表达出事物的真实感和审美感。

这种图画分期的方法对儿童图画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麦氏对各期的特征还没有更具体、更详细地指出来。

1937年黄翼(注:黄翼(1903~1944),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专长儿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浙江大学心理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儿童绘画之心理》等)出版了《儿童绘画之心理》,他以考夫卡(Koffka)的完形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儿童的图画,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也是我下面要谈的。

二、 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的目的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想从一个儿童的绘画中,来了解儿童 心理之发展。儿童的心理是在遗传的影响下,通过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由简到繁逐渐发展的。它们的范围也很广泛,不能一一论及,这次我们研究的具体要求是下列几点:

1. 通过一个儿童的图画的研究来了解他某些知觉和概念 的发展情况。

2. 了解一个儿童所绘的图画的本身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3. 儿童图画与其感知认识间的关系。

4. 儿童绘画与其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间的关系。

5. 关于完形心理学派对儿童绘画看法的一些意见。

(二) 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我的孩子一鸣,从1岁1个月起到10岁8 个月止所画的431张图画。

为了要更好地分析、研究儿童的图画,我们应当先对绘画 的儿童本人有个适当的了解,因此我就把一鸣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一鸣是个男孩子,他生于1920年12月26日,出生以后, 他的身心发展一般都在水平以上,他是我研究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的对象。

到了1岁1个月,当他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时候, 我就让他坐在我的身上,靠着桌子,教他握着铅笔在纸上绘画。当他自己会坐的时候,就为他特制了尺寸合适的桌椅,并且充分供给他纸张、蜡笔、铅笔等,让他乱涂乱画,还常鼓励他说:“画得很好。”

开始的时候,我还把他的画钉在墙上,以启发他的兴趣。这样他对于绘画渐渐感到莫大的兴趣。有时候我先画一张给他看,来启发他的绘画兴趣。有时 候我带他到书店里去买一些画片、连环图书等,有时候家里 来了会绘画的客人,也对他的图画给予一些鼓励和指导。到了小学年龄时,我常带他出去玩,在游览的时候,他也带了画具到处写生。一鸣顶喜欢替别人画像,他能在10分钟之内完成他的速写。

因此他画的图是很多的,上述400多张图画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 研究的方法

一鸣开始作画的时候,我总是尽可能地坐在他的旁边, 注意他画并加以鼓励,他画好之后,我总是问他画的是什么,然后在他的图画边上,注上他绘画的日期、内容,必要时,把他当时绘画的情况加以注明,注好后我就把他的图画放在抽屉里保存起来,并且告诉他说:“我把你的画收起来。”这样他绘画的积极性更高了。

后来我把贴他图画的本子保存了二三十年,其中除了一小部分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及《一个儿童的人形画之研究》(注:《教育杂志》1926年第十八卷第8号)一文中谈过外,其余的直到今年秋天才加以利用。

我把这些图画撕下来,分别贴在纸上,每一张都算出他绘画的年龄,然后根据其绘画时间的顺序和主题分别编号,再根据其绘画的程度分成四个时期,最后研究这四个时期中的心理发展情况,根据这些材料得出总结。

三、 材料的分析

为了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绘画心理,首先我们应当对儿童的一些心理、生理情况,特别是对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要有个初步的了解。

感觉是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的最初阶段。外界事物的种种刺激影响着外部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引起了神经的兴奋,这种兴奋沿着神经纤维进入脑中,形成了相应的神经兴奋中心,从而产生感觉过程,如看到颜色或闻到气味等。

在这种种感觉的基础上,儿童的经验积累起来了,他的知觉也就丰富起来。儿童到了6个月,通过听觉、运动觉、肤觉、嗅觉等等的分析器,特别是视觉分析器,就能分别感知、认识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各种动作。

通过儿童实际生活经验,儿童大脑皮质的各种暂时联系就形成起来,儿童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愈复杂,他的分析器的活动也就愈完善,感受性与差异感受性也愈为发达。

儿童知觉中比较复杂的就是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前者如物体的远近、大小、形状等,后者如白天、黑夜等。我们怎样才能辨别它们呢?我们主要的是靠视觉、触觉和运动感 觉等。在这些感觉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我们的知觉。而这些感觉、知觉的东西就是我们第一信号系统的材料。

不过学前时期的儿童的大脑皮质活动中兴奋过程比抑制 过程来得强,这种现象在象征期开始时顶突出,因此儿童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是很敏感的,他可以忽而哭,忽而笑,忽而这样,忽而那样,不能自我控制。这在图画中也能充分表现出来,例如他可以一会儿画个蝌蚪,一会儿画一头象,一会儿又出现了鞋子,这就是为什么儿童时期特别是二三岁儿童,图画的画面比较混乱的原因。

儿童在生活经验中从第一信号系统所感受的无数信号, 通过语言达到了抽象化和概括化的地步,因此儿童的思想也就有条件发展了。他的观察力、辨别力、组织力也就逐渐地发展起来。这一简单的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一鸣的图画中得到证实。

从生理方面来说,走路对这个时期的儿童是一件很重要 的事。走路是战胜空间的重要活动,也就是使他与周围世界接触的范围扩大了。通过与各种事物的接触,他的感觉、知觉更加发展,各种条件反射也渐渐地建立起来,这也就是说他生活的经验更加丰富了。这些都是为丰富他的绘画内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儿童的骨骼来讲,1岁到3岁的儿童的骨化过程是很 强烈的。他们手指间的软骨正在开始形成。腕骨中间的骨头正在逐渐长大,骨与骨之间的空隙逐渐缩小,肘部和肩部的骨骼也有逐渐骨化和变硬的情形,这些发展使得儿童渐能执笔画图了,但还不够正确;到了七八岁,他的腕部骨骼的骨化作用渐渐完成,所以他的图画就更能正确地表达客观事物而进入到“写实期”了,这一点,从一鸣的图画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如上所述,儿童图画的发展是随着他的身心的发展而发 展的。也就是说儿童的图画是受着生活的经验和教育实践的影响的。它是一个继续不断、逐渐发展的过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把一鸣的图画分成四个时期,但这四个时期里面 都有过渡期,这些图画与其上一期和下一期的图画都发生密 切的关系,因此过渡期的图画是两期都可以列入的。

第一期 涂鸦期 1~2岁 共21张

第二期 象征期 2~3岁 共45张

第三期 定型期 3~7岁 共241张

第四期 写实期 7岁以后 共124张

由于各个儿童的身心发展、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各不相 同,儿童图画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所以上述各期的年龄划分,各个儿童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国对图画分期的名称可能也不一样,但这种发展的过程和发展的顺序却大致相同。

(一) 涂鸦期

儿童图画的涂鸦期就好像儿童在1岁以 前发音期一样。在发音期里儿童常常自发地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开始时常常是一些单音的重复练习,如“ǎ、ǎ、y、y、e、e”等,就好像图画中从左到右的弧形线条的重复出现(波形图);三四个月时儿童会发出“a-yee、tsa、m-ba、m-by、kêh-kee、ya-ya”等多种多样的声音,就好像在儿童的图画中出现了许多杂乱的、不同方向的、无意义的线条(乱丝图);到了六七个月后,儿童会吹口涎发出“bōō-bōō”的声音来了,而且往往一吹吹上四五分钟,正如儿童在纸上持续的画圆圈(圆形图一样)。这些声音是儿童的发音游戏,儿童早期的图画也可以说是一种绘画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儿童逐渐不自觉地学会了发出各种声音和执笔画图的方法。

图1

1.小孩子初次所画的图大概是从左到右,不是从上到下的。

2.这怕是因为左右的动作比上下的动作容易做些的缘故。

所以,在涂鸦期里,儿童的图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 波形图。

儿童开始画图时,常常是一种从左到右的继续不断的弧形线条,而这些线条总是略微向上的,见图1,2 (1.0.13)(文中小括弧内的数字是指绘画时的年龄,如1.0.13即1岁零13天,其余类推)。

这两张图中也有一些较乱的线条,但真正的从上到下的线条是到图2才出现的。这说明从左到右的线条比从上到下的线条容易得多,因为儿童的手臂总是靠着桌子画图的,他绘画的动作主要在手 腕,而手腕从左到右的执笔动作也远较从上到下容易。到第四张图,他改用了一般执笔的方法(本来是用手掌包住铅笔的一端作画的),画时肘部又提了起来,才有画从上到下的线条的可能。

这个 理论也可以证明,我国近来实行的从左到右的文字的新的写法是合乎儿童手

臂自然动作的要求的,比 原有的从上到下的写法来得优越。

2. 乱丝图。

在这个时 期儿童试画着不同方向的直线和曲线,他想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但是画不出来,只好乱丝似的涂鸦(见图1),到了图3(1.9.11)出现了三个突出的部分,在这三部分中,出现了圆圈,这样就逐渐到了圆形画的阶段了。

3. 圆形图。

此时儿童 对于执笔作画已有了相当的经验,他能用劲地画了。他画圆圈的方向一般是顺时针的。这样的画法也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因为从手臂到手腕的动作来看,顺时针的方向比逆时针的容易得多,这是儿童画圆圈的一般情况。到了1岁11个月,他所画的圆圈就更圆了(见图4)。

1.小孩子未能画成人物之先常有这种画圈的步骤。

2.小孩子画圈的方法是顺时针方向的,这一点与书法应有重大的关系。

(二) 象征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图画由圆形逐渐分化。他的图画虽已渐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但是看起来还不像真的,仅有象征的意义,所以叫象征期。到了后来他就渐能画出物体的特征而进入定型期。

在象征期里的图画,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

1.普遍性的象征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的图画,仅有普遍性的象征意味。如图5(1.11.0),他以一个圆形来代表鼓,事实上这个圆形是可以代表各种各样的东西的,而鼓的主要的特性却并没有因此真正地表达出来。又如他画了许多无组织、无联系而不规则的圆形,画好后他指着一个圆形说是“面包”,指着另一个圆形说是“桃子”,对于其他的许多圆形就未加说明了,实际上这些圆形是都可以指为面包、桃子或其他的东西的。在另一张图中,他画了几个圆圈后,指着其中的一个说是“一鸣”,这样他竟以一个圆圈来代表一个人了,这种象征是太广泛了。

2. 类别性的象征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他所画的图形,虽能代表某一类东西的特征,却还不能代表某一个特定的东西。

如图6(2.1.12)他画了三个一头较 尖的圆圈,他指着两个大的说“big peach”(大桃子),指着其中另一个较小的说是小桃子,该图中的圆圈确已具有一些桃子的特征了,但是要说这些一头尖的圆圈是与桃子同类的水果“梨”又有什么不对呢?因此我们说这张图仅有类别性的特征(水果类),还没有出现个别性的特征。不过,从大、小桃子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已有大、小的观念了。

而且他还学会了以轮廓来代表一件东西了。如图7(2.11.0),他在圆圈的较大的一端画了几点说是眼睛,又在较小的一端画了几条线说是脚,画好后说这是“horse”(马)。在这张图里有两点是可以注意的,一是他以圆圈来代表马头的轮廓的,二是马身上最引起他注意的是眼睛,其次是脚,所以画中只有眼睛和脚。

为什么眼睛和脚会引起他的注意呢?因为它们是会动的,所以儿童就注意它们。这张图是象征一般动物的,因此它的象征性还是较广的。

我们再看图8(2.11.16),上面画的是一只头向左的 侧着站的鸟,头上只有一只眼睛,这是他第一次的侧面画,也是第一次头向左面的图画。

究竟为什么要头向左边呢?这个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据我的估计他开始画画的时候,线条总是从左到右的,所以他开始画动物时也是从左到右,而把头放在左边了;同时从手腕的动作来说,从左到右是顺时针方向,画起来比较方便些。

在另一张图中,他画了一只鸟,也是一个侧面画,画得很正确。证明上述从左到右的方向是较易画的。

我们再看图9(2.11.27),上面的蝌蚪也是一个侧面画,当他从左到右的画成一个圆圈时,他本来按照上述原则把眼睛画到左边去的,但是他发现圆圈的右部要大得多,因此他才根据蝌蚪头部较大的原则把眼睛画到右边去。这可以证明,他在差别较小的程度内也能辨别大小了,他的辨别大小的能力已使他克服了一般头向左的绘画趋势了。

在图的下部左方画了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右方画了一些零乱 线条的另一个三角形,他指着第一个三角形说“man's shoe”(人的鞋子),又指着右面的说“elephant”(象),又在二者中间联了根线说“band”(带子)。这张图说明了下列几个问题:

(1) 他并不是事前想好了要画什么然后再动手的,而 是根据随意画出来的图形,联想到自己经验中所看见过的形状类似的东西,然后予以适当的名称的。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真正的象远比鞋子为 大,在图中看起来,二者却差不多大,这是不是说明他没有大小观念呢?不是的,好久以前他就知道桃子有大小之别了。在这里他已把物体的特性分成主次了,他认为形状的相像是主要的问题,所以就不去考虑大小的问题了。这就是儿童的图画在成人眼中往往显得很奇特的原因之一。但它们却是富有创造性而别出心裁的。

3. 个别性的象征期。

个别性的象征期的图画,已能表现 出某种东西的特性了。我们再看图10(3.0.1),这里,他画了许多不规则的圆圈,在大的圆圈里他画了一些曲线说是“mountain”(皱纹),然后又画了鼻子、嘴和头发等说是“face”,这样就表现出了人面的特性了。

1.平常小孩子画面孔总是先画一个外缘再画口眼鼻的。

2.这三件东西的地位大概不会颠倒的。

3.小孩子之所以先画口眼鼻而后画耳眉发等物者,大概是因为口眼鼻较为显著的缘故。

4.这张图上的头发是例外的。

但是够不够呢?还是不够的,他没有把人的主要东西——眼睛画出来,反而把头发等次要的东西画出来了。他为什么不画眼睛呢?因为他先没有想到要画人,后来在大圆圈中逐件添上去的,等到画眼睛时就没有地方画了。

这里有一个心理的现象,就是他已有了人脸的概念了。这个脸的概念比鼻子、嘴巴复杂多了,因为要包括圆圆的脸和其上的五官,这些东西合起来才叫脸,这比单独的物名复杂多了。

1.耳朵眉毛发现了,腿亦发现了。

2.身子较腿发现迟些。

图11(3.1.20)画的也是人脸,在这张画里,我们要提出下列几个问题:

(1)儿童的人型画是用什么图形来代表的?他们不是用一点来代表眼睛就算是人了,也不是用一个小圈来代表嘴就算是人了,而是用一个大圆圈来代表人的脸的。如上述的图中他画了一个圆圈来代表他自己。因为人是有面积有轮廓的,而圆圈是简单的,最容易画的,又能代表面积的方法,还有人的面孔一般是圆形的,所以要用圆形来代表;人的主要特征是脸,而人对儿童印象最深的也是脸,因此他就常用一个圈来代表一个人。

(2)在这张图里人的面孔的特点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是眼睛,其次是嘴巴,再次是鼻子,为什么呢?眼睛能动能看人,嘴巴能吃东西、发声音,也是能动的。鼻子主要的是突出在脸的中央而引起儿童的注目的。头发、耳朵以及其他东西在儿童的眼光看来,一般都是次要的。因此在儿童画人的时候,这些部分常常是出现得较迟。两只腿因为走路的关 系,引起儿童的注意,而且一般人对“人”的概念,都是从头到脚才算完整的,所以脚也是为儿童所重视而出现得较早的。

(三) 定型期

一鸣的图画从涂鸦期逐渐发展经象征 期,而进入定型期了。他的图画的发展是随着其心理发展而发展,也是随其绘画技能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这期的图画的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的,但儿童绘画技能总是落后于他心理的发展的。

黄翼说到定型画的特点时,曾提出:“定型期的图画是一些呆板的、固定的、拘执一定格式的模型和公式。”虽然定型期的图形曾经有人称为设计的画形(schematic drawings)或定型画(formalized drawings),但实际上定型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一鸣的图画中检查起来这是正确的,下面我预备详细地谈一谈。

定型画发展的特点:

1. 从简单到复杂,这里有几点可以说明的。

(1) 从线、圈发展到面:在涂鸦期我们已指出儿童开 始是画从左到右的弧形线,从上到下的圈,这是合乎他手腕动作与要求的。我们知道点是较难的,因为点是用小肌肉的精细的动作。如图11,人脸、耳朵都是圈,眼、鼻等都是不规则的小圈、短线。到6个月之后的图12(3.7.2)中,虽出现了点,但这里的点还不过是一根短的线,真正的点还要到4岁4个月时才在图中出现。我们看图11、图12的脚和手都是以线来表示的,到了3岁11个月才出现有面积的脚和手。

(2)脚的演变:一鸣3岁1个月时,他画的人的两只腿仅是两条直线,而且是腿脚不分,直接长在头的下面,因为那时还没有头颈和身体。到3岁11个月时,腿脚已能分别开来了,但是很粗陋。之后大腿小腿有了区别,脚和腿也区别开了,还出现了走路的姿势。

(3)手脚的出现问题:一鸣图画中的手比脚出现得晚,到图12才有手。在麦卡蒂图画测验的最初的人形画图903、473、502中(注: 参看McCarty: Childrens Drawing),黄翼《儿童绘画之心理》第14页图5、6、7中及拙著《儿童心理之研究》第323页的图3中,都是先有脚的。其原因前面已经谈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4)手的演变:在图12中,在头的两边出现了两只手。在这里我们要说明手的位置虽有错误,但图画中手的方位是正确的(两边),而且两手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 这种观念我们看了其他的图也是如此的,如黄翼著《儿童绘画之心理》第16页图8也是这样的。

到了图13(3.9.8)出现了身体,手就下移到身上了,说明有了身体才有正确的位置。手与手臂的划分,到3岁11个月才开始。手指到4岁2个月才开始出现,但手指数目是不是正确的呢?在这一张图中两只手都是三个手指;到4岁6个月一张图中,有一个人是四个手指,有一个人是八九个手指;到4岁7个月画的人的右手已是五个手指了,但另外一只却是一个手指;到了4岁8个月两只手的手指都对了,这说明数目1,2,3发展得较早。3以上的数目要到4岁8个月时才清楚。

手臂从图12中出现后,一直到3岁11个月时的图中才由线变成面积,到图14(4.8.17)中,还出现了手掌,手指也成为有面积的了。但真正有皮有肉、发展完整的手是到4岁10个月时才有(见图15)。

(5) 手的动作:在一 鸣的图画中,最早表现用手 拿东西的是图16(3.9. 10),他用一根线条作为手臂,上面联着一些符号来表示手放风筝。到了4岁6个月,他会把手和所要执握的东西画在一起了,但还不会用手去握它,到了6岁1个月开始有了执握的姿势,但正确地拿东西,要到写实期才能画出来。

2. 从正面到侧面——方位观念的发展。

儿童画人一般都是正面 的,为什么呢?因为儿童所看见的人总是正面对着他 的,因此正面的人对他的印 象特别深刻。动物则不然,因为一般动物都是四脚横立的,所以儿童对它们的侧面的印象特别深刻。如图17(3.1.20)画的牛。

一鸣开始画的人都是正面的,至图18(3.1.0)中爬山的人就侧过来了,到了图19(3.9.26)时,画中的动物虽已侧过来了,但人却还是正面的,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两张图中的人都应当是侧面的,所以身体和头都要转过去,腿有一条不能画出来,这是较难的,要到以后才能做到。

当时虽然实际上他看见的骑马的人只有一条腿看得见,但是他也只好根据他所知道的人有两条腿的认识作画,这就是一般心理学家常说的:“儿童是画他所知道的,而不是画他所看见的。”

到了3岁10个月时,他已会画侧过来的单独的人了;到了5岁时,他画的侧面的人和鸟已经很好了(见后两图37、38);但在图20(4.10.0)中所画的骑在马上的人,又侧不过来了,这里他是不是不知道要侧着画骑马的人呢?不是的,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不会画,所以上面那一句传统的解释是不够正确的。实际上儿童是想按照他所看见的去画的,但他不会画,所以只好画他所知道的。一鸣到了6岁已能画真正的侧面图了,这是比较早的;在6岁7个月时,他画了一个壮年的男子,侧着身子在看书,他的低头看书,伸手执书,两脚分立的姿势都很准确,神态也是一副看书的样子。另外,他以简单的几笔线条,画出两个人侧坐着吃饭的姿势,他们手的长短虽不正确,但姿势却很生动,椅子和桌子的脚的排列也是颇有立体感的;不过正确地画出骑马的侧面人,要到写实期才出现。

3. 从呆板到有生气。

这里我所说的“呆板”,就是机械的和没有生气的,所 说的有“生气”,就是位置、比例、结构、形状都是相当正确,而又有一定动作和神态的;开始时一鸣的图画都是没有 生气的,到4岁时画中的人就有活的意思了,因为他的头、 身体等的比例基本上正确了,身体的各部分也较完整,穿了衣服,低了头很生动。又如他在4岁5个月画的关公和4岁8个月画的诸葛亮,他能把关公红脸、黑须的特征和竖眉、倒眼的英武姿态都画出来;他也把诸葛亮手执鹅毛扇,脸上平和安详和额上多皱深思的样子表达出来,这张画显然不是一般呆板、机械的形象,而能各自表现其不同的特点。

我们再看图19、图20,就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的姿势差不多,而两匹马就显然的不同了:花马的头、身、尾虽有面积感,但脚还是简单的几条线,头的形状也不够正确;在这方面图20中的马的头、身体、尾巴和腿的比例就很确当了,而且马的姿态也很有生气。

至图21(5.0.9)老人图中出现了牙齿、胡须和耳朵等,各部分都较合比例。此外,老人还戴了一副眼镜,抽着一支烟雾袅袅的烟斗,真为图画生色不少,大有活的感觉。图22(5.0.12)是一张记忆画,画的是一个有眼病的小女孩,也画出了小女孩的神气。

4. 性别和年龄的辨别。

他对人也就有了男女老 幼的分别。一鸣开始时所画 的人都还是一般性的人,到 了图23(3.10.6)就出现了明显的女孩子的画像,头上有横梳着的女式头发,两边还有两个圆圆的发髻,还有小小的嘴,小小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女孩子。

图24(4.10.25)、图15都是他的写生画,当时他还不到5岁。照今天的学制他还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儿童,写生的技巧当然还不够好,但是两个图中人的性别差异却很明显了。

其次是年龄的问题,到了图23他画的人显然是个孩子,但还看不清是什么年龄,到了4岁11个月时,他画的小孩就能看出是一个半岁的女孩子了(见图15);到了5岁多,他画中的人有三四岁的孩子,有三十来岁的壮男,也有五六十岁的老人。这些画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都很明显了。

5. 时间观念。

在时间方面有早晚、快慢和日夜之别,儿童画在开始时是没有时间性的表现的,到图25(3.10.7)这张《蝴蝶和仙人比飞》的图中,他说:“蝴蝶飞得快,仙人飞得不快。”这说明他已有快慢的认识了;图26(4.5.6)他画了个月亮表示是晚上,图27(5.1.7)《小朋友们出去玩》,他画了个太阳表示是白天,这说明他已能分别日夜了。

6. 空间观念。

(1)上下的观念,很早就开始有了。在图12中,天是在人的上面的,图19、图20的马在人的下面,说明他已有了上下的观念。

(2) 里外的观念:里外的观念也是较早的,3岁9个月画的《小孩子在房子里》,图28(3.10.0)中的小孩在船里,图26中的两个小孩都在房子外面,说明他已有了里外的观念;图29(3.10.12)中他画了大象和小孩子,大小的分别也是很显然的。

(3) 先后的问题:在图30(4.9.6)《月夜追野牛》中画的是月夜,野牛在前面跑,人坐了马车在后面追,这就是先后的观念。

(4) 远近观念:在图27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 个亭子和一个小孩子在前面,其他两个小孩在后面。

(5) 朝向的问题:图29中,象朝着小孩子要卷他,人朝着象去刺它,方向是很正确的。在另一张图中,左右的两个人都是面对着中间的两人,方向也是正确的。

(6) 高低的观念:在图18中,有的人已高高地站在山 顶上了,有的人还在山底下爬,就是高低观念的表示。

7. 动作。

一鸣早期的图画都是静止的,开始有动作的是图31(3. 7.16),图中有许多人在舞蹈。图32(3.9.25)中有两个人在玩跷跷板,手伸起了表现跷的动作。图17中有人侧面向上爬的动作。图25用伸展的翅膀来飞。图29有刺刀刺的动作。图33(4.8.21)右边的人用三个箭头表示刺人的连续动作,这是他创造性的动作。

8. 组织力的发展。

早期儿童的图画, 在开始时所画的东西是分散的,逐渐到有组织的地步。在3岁8个月的画中,他把人、枪、旗罗列在图中,但彼此之间还没有关系;虽然有了手,但还不能应用;到图16,人和东西就用一根线联起来了。到了后来,他就能画出有情节的图来,如图29就画出了象卷小孩,人刺象的情节;画中由于篇幅的关系而不能全画出来时,他就能将有代表性的部分,如象的鼻子、人的上身等画了出来,这说明他有选择和辨别的能力,也表现了一定的思维活动。

我们再看看图30中画的月夜人坐马车,在斜斜的山坡上追野牛的画,这个布置是相当生动的,前面人坐马车去追野牛是个主体,在画面中显得很突出;在前面小山的下面有一条河,河里有水,这样使图的下部不致很空洞;在天空中他又画了一个月亮,这不但表现出月夜的情景,而且也使天空中不致太单调。这一张图的构成也是要经过相当思考的,画面的细致之处,还可以 从水里的一条鱼看出来,一般鱼的画法是从左到右,但为了 配合整个画面,他把头倒了过来。

我们再看图27,三个女孩子拿了旗子在外面玩,天上还有太阳和云彩,表示了晴朗的天气,显得太阳的光芒万丈,照耀大地,三个儿童手中所执的旗子都是朝左,而且都是左手执着的。

前面的这张画,使得图画看起来很一致,很有组织;又 从亭子在前面的山上,一个女孩在后面,两个女孩跟在后面的高山上,看起来这张图的层次是很分明的。我们再看图34(5.7.11)《渔翁捉鱼》捉鱼的布局,也表现出他是经过相当思考的。图中的主要对象是侧着身体拿鱼网在捉鱼的渔翁,所以放在图的中间,横的来讲,水的面积占了2/3,路和陆地占了1/3;纵的来讲,地平线以上的天空占了1/3,其余的是水和陆地;为了不使水的面积太多太空,就点缀了几条鱼在其中,为了平衡左边的树林和亭子,他在右边也画了一棵树。由此可知虽然他没有正式学过绘画的理论,但是在生活实践和教育中,他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平衡对称等构图原则了。

9. 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高级神经活动的表现之 一,从语言可以看出儿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看出他的知觉概念和思维的发展。图画中表现的语言虽是只能表现概念思维的一部分,但是从这部分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一鸣在开始的时候,总是用个别的词汇来说明他的图画的。在象征期开始的时候,他从左到右乱画,他口里说“a、b、c、d……”后来在别的图画里,他又边画边说出桃

子、面包、铜鼓、手、鸟、脚、鞋子、象等等的名词。到3 岁1个月,他就会用鼻子、男人、耳朵、眉毛、嘴、腿来说明他画的图,还要别人在他的画上写“very good”(很好)的评语。到3岁7个月,他用天空、花、房子、跳舞来解释他的图。到了3岁8个月,他会说旗子、枪、鸢子、帕子等。到了3岁9个月,他会用短句来说明问题了,如“人在房子里”,“一个小孩子放星鸢”,“人和船”等。他也会写“中”和“由”字了。

他画了一个方方,里面画了一个中央的“中”字来说明 钟表的钟,就是以同音字来代替他所不晓得的字,这就是以符号来代替音的方法;这基本上与拼音文字的构造是相符合的。

到了图35(3.10.6),他能用一些句子来描写较复杂 的动作了,但是这些句子,还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

图35中,他画一个人在月亮上梳头,他说人爬到月亮上去梳头了。在下面又画了一个人,说人揩月亮的鼻子。就在第二天,他就能以连续的短句构成一段有系统的话了:“仙人和蝴蝶在天上飞,哪个飞得快?蝴蝶飞得快,仙人飞得不快。”(见图25)

在图29中,他还用语言将图中主要内容构成一个小小的 故事:“象卷小孩,那个人用刺刀刺象,血出来了。”到了4岁5个月的时候,他说的话真像一首诗了,这真可以说有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味道。他说:“月亮出来了,有两个小孩子看见天上的月亮掉下水里去了。”(见图26)

后来到了5岁7个月、5岁11个月时,虽然没有用话来 说明内容,但是人们已能一目了然他是画的人吃饭和捉鱼了。所以这不是说明他语言的退步,而正好证明他图画技术的提高,因此不用语言的帮助已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10. 想象力的发展。

儿童是富于想象的。这在一鸣的图画中也有一些表现, 除《爬到月亮上去梳头》(图35)和《蝴蝶和仙人在天上比飞》(图25)以外,还有图36(4.7.5),两个小弟弟在

天上的虹桥上跳舞。

实际上,天上的虹是没有桥墩的,地上 的桥虽有桥墩,但桥面上也没有那么多色彩,他的想象把二者结合起来而成了两个孩子在虹桥上面跳舞。这说明儿童的想象的因素是一定有其物质基础的,要使孩子想象力丰富,必先丰富其生活经验。前二图中,孩子曾看见过蝴蝶在天上飞,也听见过仙人会飞、有翅膀的故事,才出现了蝴蝶与仙人比飞的图。他在故事中也听到过月亮婆婆和月亮姐姐的事迹,生活中又有过梳头、擦鼻涕的经验,所以他就画出了人替月亮梳头、擦鼻涕的图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11. 道德观念与社会意识的发展。

从一鸣3岁到7岁的定型期图画中,看出他的社会经验还 很少。如图31中表现的集体生活,图35中从替月亮擦鼻涕表现他的爱清洁整齐,看了人刺象的图,他明显地表现出了保卫弱小和与坏人进行斗争的思想。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以后,爱国青年学生在全国掀起了热烈的爱国高潮,他也参加了游行,体会到反动派的镇压,在他的图画中也有反映。同时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画了许多劳动人民苦难形象的生动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四) 写实期

写实期的图画比定型期的要求更高了。这个时期的图画可以表现出绘画的技术了,能基本上反映客观的现实。定型期儿童的绘画技术是不能充分反映客观现实的。

在定型期,儿童画还需要用文字来加以说明,但到了写实期,图画本身就可以基本上反映客观现实,不用文字说明,看了也能了解了。

在写实期,儿童在技术方面已能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就是能掌握立体布局、色彩、动态等基本绘画技术。定型期儿童的图画,主要还是自由画,儿童绘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这个写实时期,儿童的绘画已有写生画、临画和意愿画了。

对一鸣来讲写生画在这个时期是主要的(见图37、38)。至于画画的内容也比定型期的图画丰富得多了,这是 由于他生活范围扩大了,生活经验丰富了的缘故。例如他到普陀和镇江金山寺去游览,就画了不少的海船、风景、庙宇、和尚等的风景画,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内容。

通过他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实践,他的眼界扩大了,认识提高了,观察力、辨别力加强了,这促进了他的绘画技术的提高。绘画能给儿童无穷的乐趣,一鸣很喜欢画图画,一有机会,一有时间,就挥笔作画。

1. 写生画。

写生画是写实期顶多的作品,分人和风景两 种。

(1) 人的写生: 写生中人的正面坐姿是较困难的,他 7岁7个半月画的一张画中,人是正面坐着的,脚是表现了两脚交叉的意思,但实际上还没有画得很正确,他的平面的姿势、帽子、脸部都有立体的感觉,连衣服的皱纹也表达出来了,但整个地说来还是很粗糙的。

7岁7个月时画的画中,人骑马的姿势是相当地正确了,以前他的两只腿总是看起来如像站在马背上的,这一张画的人和马都是侧面的了,而且从人的脚只画出一只,马的脚都有在左右前后的分别这一点,可以证明过去他只会画他所知道的,不会画他所看见的,现在已能画他所看见的了。换句话说,他的绘画技术已赶上他的认识了。但这里人的表情还不够,还没有表现出人与马的情感来。这里他画的船较小,马较大,正是表达了远近的距离;鸟有大小,表现了位置的远近。不过这样表现是否正确呢?还是值得考虑的。

总之,这时的画已有远近立体感了,人左手拉缰,右手执鞭,这说明他观察正确和细致了。

7岁7个月时所画的小妹妹秀英就较像了。这时秀英大概是3岁半,头发的深浅表现了她头的立体感;粗粗的几笔他就能很生动地表现袖子和领带,衣服上涂了颜色,这就更加表现出她身体的立体感;脸上的神态显得不大高兴,有点站得不耐烦的表情,这种表情是二年前(4.10.28)画中所没有的。

他所画的图39(9.6.14)中,秀英已是5岁半了,就画得更生动了,在头的后面他用线条涂暗来衬出她的脸,又在脸上画了一些线条来表示脸部的凹凸,头部轮廓很正确,头部五官除了两眼距离大了些,其他比例很正确,眼、鼻、嘴的特点也很像。这三张画一看便可以看出是一个人,有同一个性,但是表示了不同的年龄(半岁,3岁半,5岁半),而且图画技术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图40(9.5.4)是自画像:光线是从右面来的,头发很有立体感,神态很愉快而富有生气,鼻子的阴面还用影子来表示高度;在图41(9.4.28)用色彩来表现立体感,脸颊两边的线条表示了立体和笑容,下边线条也有同样的作用,两眼表情活泼,圆圆的脸较上一张更年幼,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个女性。图42(9.5.2)表现一个少女,神 态端庄、娴静。

到了9岁半的时候, 他的逐渐发展着的写生的技术,与他逐渐发展着的

观察力、鉴别力就很接近 了。我们看图43(9.6.14)、图44(9.6.14)、图39,他画了老年的祖母、中年的姨母和只有5岁多的妹妹。这三个都是女性,却代表着三代人,从三个人的面孔、神态来讲都有相似之点,同时三代的年龄特点都很明显地表达出来了。

9岁7个月我带他到 普陀去玩,他在赴佛头山的路上见到一个和尚,就把他画了出来。这是在短的时间内画好的,这个画像连和尚本人也说画得很像。

速写的练习对写生是有很大帮助的。一鸣从小就到处速写,到4岁半时,他就替他的小朋友家驹速写了(见图24),而且画得也有几分像。我们就上面说过的,他画他的大妹妹的像来看,它比画家驹的像多了。这是个侧面的画,但是立体感还不够,特别是肩部、手臂太短了。到了9岁半时,他速写的技能又提高了。图45(9.6.5)是张低着头的画,还有的是背面的、正面的,正面笑着的、正面秃头的,都画得比较逼真,而且各人的特点都画出来了。

到了10岁3个月,我 带他到镇江去玩,在火车上他画了两个乘客的速写,笔调已相当老练而准确了,因此画像也比较逼真(见图46)。到了金山寺,他看见和尚们正在做功课,他就把他们也画了下来。图中有侧、背面的和尚各一,还有木鱼和磬,人物的大小、布局都配得很好,和尚的动作姿势也很好。

(2) 风景写生: 一鸣在4岁11个月所画的房子,已经 有立体的表现了,如图47(4.11.12),图上还有一个错误的地方就是左边的屋顶。

到了5岁3个月时,他画的房子就完全是立体化了(见图48),画中的路也是前宽后狭,表现出立体的意味;图49(7.7.15)中,他画的紫金山写生,山的形状很像,顶上还有两个山峰,主峰的前面还有一个小山,选色也很正确,就像夏末秋初的景色,也表示远近的距离。

图50(7.7.15),大树后面有许多树远远地在地平线上边,大树的形状很像,草也画得很有劲,就好像是一棵常绿树在初春时正在发芽的样子。图51(7.7.14)中的楼很像真的鼓楼,而且有了立体感,楼前还有树木,笔调虽然不够老练,但是外形还是正确的,颜色也使用得很正确。

一年以后他又画了一张紫金山,现在除了远近之外,已有阴暗面了,画草的方式也有了改进,线条也老练多了。

图52(7.7.15)是一张速写,从两只不同大小的船,可 明确表示,花盆后面的桌子部分没有画出来,桌子画得比较立体。

图53(7.7.16)桌面的画法和脚的排列方 法,说明桌子已有了立体感,花盆后面的线条已经不露出来了,这个说明他已能照他所看见的画出来,而不是照他所知道的画了。

图54(9.0.6), 画云的方式很突出,船的线条也很正确。

图55(9.7.1),是 他乘舟山轮到普陀去时在船上画的,不单有远近,画得正确而细致,连船上的人也画出来了;图56(9.3.11),他画出了天上的闪电和海中的波浪,相当逼真。

到了普陀,他又画了几张图画,计有紫竹林的香炉、盘陀石和法华寺等等,都画得很像,且有立体的感觉。

图57(12.3) 是一张静物写生,花和叶子画得逼真,色彩也很鲜艳调和。

2. 想象画。

儿童绘画的兴趣,随着 年龄增长而多样化起来,画的方法也越来 越多样化了。对于画 人形画来讲,除了写生、速写及记忆画之外,他还画滑稽画,而滑稽画中也是多种多样的,每张都能表现一定的人的性格。在他9岁6个月的一天中,他一口气画了六七张图画,没有一张是相同的。如其中的小黑 人,画着卷曲的头发和黑 黝黝的脸,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小黑人。

9岁3个月时,他画 的《小爸爸》(见图58)充分表现出小爸爸的神 色,下部像一个小孩子, 但眉、眼、头发、眼镜和小胡子却表现出爸爸的形 状,他的神色和笑容表现 得很调和。这里他的技术已能表达出他的意志了,这对9岁多的小孩来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同一天,他又用了直的线条创造出了三个神态不同的滑稽人,这也表现出他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画法可能是从杂志上看来的,他就用来丰富自己图画的内容。

最后他在9岁4个月画了一个滑稽小孩子(见图59),从脸部头发看来他不是青年或女孩,而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这也说明他的绘画的技术与他的意愿已经一致了。

他的滑稽画又有多样 的变化,在9岁零6天他画了一张卡通,是侧面的老鹰将军含着烟斗,拿着指挥刀,竖着眉毛,瞪着眼睛,好一个威风凛凛的老鹰将军。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缺点,是他两脚的涂色浓淡画错了,如果把后一只脚涂得深一点就更正确了。

9岁1个月11天,他画了一张《一个大肚子的大麻子》 (见图60),这里走路的姿势比较正确,有立体感,他使用的颜色也调和,画的神态也是栩栩如生的。

后来,一鸣尝试着把喜、怒、哀、恨、惊几种情绪表现出来。我们先看看他9岁1个月所画的自己的喜、怒的面容,在图61中的第一、三图,不仅表现出喜、怒的情绪,而且也很像他自己。

图62(9.6.8)、 图63(9.6.6)表达怒、恨的情绪的画中,人脸上紧张的肌肉、闭紧的嘴巴、皱紧的鼻梁都表达了这个情绪。

再看图64(10.7.21) 所表现的笑、哭、怒、惊,也是通过五官的位置、形状等来表现的。特别是他用大张的眼和跳起来的帽子来表示“惊”的情绪,真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地步了。之后,他又画了大胖子、王先生(见图65)等,也是富有滑稽的卡通意味的。王先生的正面的鞋子是画得很好的。

3. 意愿画。

(1) 意愿人物画: 他的意愿画到了9岁的时候已有相 当的进步了。在一张画中他描绘儿童的新年之乐,图画里三个儿童站在不同的地位,表现出三个不同的姿势,一个是完全侧面,一个是半侧面,一个是侧头的,姿势都是很正确的。

(2) 意愿风景画: 到了写实期的意愿风景画,是有远 近明暗和立体的意味了。如图56,海船在大浪中颠簸,天上有暴雨、闪电,海里波涛汹涌,是很生动的,画中的笔调很有力,布景也很紧凑。又如图66(9.1.16),图67(9.4.3),笔调很细致,颇有工笔画的意思,还画出了船上的船夫用篙撑船,这里的树和山都有远近,而且表现得很正确。

再如图68(9.6.0),色彩浓厚,合乎夏天的意味。图69(9.6.22),山、船都有远近的感觉,不过根据透视原则来讲飞鸟的大小是画错了,画面高处的鸟较近,应大一点;反之则小一点,所以鸟的大小弄错了。

图中的太阳在中间,所以左面的三棵树的影子就画在左边,右面的影子画在右边,中间就没有影子。这些都说明光线的方向与明暗的关系。他在河边的远处淡淡地画了一只小船,船上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三个小人,这些都表示他细致的地方。

4. 临画。

在这里我首 先要声明的是我个人对临画是有一些看法的,我一向不主张儿童用临画的方法来学画的。我时常鼓励一鸣自己去写生,有时他也自动去临画。如有一次,他临一张半侧的人形画,这里他充分表现了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从眼 镜里看到的眼睛很生动, 眼镜也富有立体感。眼镜的脚与眼镜本身都是用铅笔画的,假使用画眼睛的钢笔来画的话,就不能表达得那么鲜明了。

又有一次,他临摹一张画(9.0.6.),一看就是林肯,又 一张画的一看就是个孙行者。以上的图画一般都画得不错,说明这个年龄的儿童是可以临画的。通过临画,他扩大了自己绘画对象的范畴,也学到了一些配色和用线条等的绘画技术。

总结:

现在我把以上所提出 的材料加以总结如下,不过要声明的是这些总结只是从一鸣一个人的材料得出来的,所以它们仅有参考性的价值。

(一) 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

图画是一种表情达 意,反映客观现实的有效 工具。我们看了一鸣从涂鸦期到写实期的十年中所画的图画,就可以知道一鸣的认识在开始时是模糊的,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等等就逐渐发展起来了,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他的语言也丰富起来了,他的思维能力包括一切的高级神经活动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这证明有计划、有系统、长期地收集观察和研究儿童的图画,对了解儿童的心理之发展是有帮助的。

(二) 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们看了一鸣1岁到2岁的图画,就发现在这个时期里 他的图画没有表现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只是一些弧形线和圆圈构成的涂鸦而已,一鸣的1岁到2岁的图画都是这样的,这类图画我们叫做涂鸦期。再看看他在2岁到3岁的图画,我们发现已有事物的某些特征了,但还不像真的,仅有象征的意义。这些物体的特征是由事物的普遍性的发展到事物的类别性,再进入到事物的个别性的。这个时期的图画我们叫做象征期的图画。在一鸣3岁到7岁左右的图画中又出现一种新的特征,就是通过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他能逐渐地掌握关于表现空间、时间等的知觉概念的绘画技术,因此他画的图画就能正确地表达出人物的特征了,但还不能如实地绘画出来,还有眼高手低的情况。这个时期的图画,我们叫做定型期的图画。他7岁以后所画的图中,绘画的技术更能体现他的认识水平。在图画中,他渐能表现透视、明亮、气氛、结构等方面的正确性,也能够表达出事物的真实感和美感,因此这个时期的图画,我们称为写实期的图画。

上面所讲儿童图画发展的四个时期与麦卡蒂、古德纳夫 等氏的划分方法大致是相同的。这说明世界各国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绘画时期划分的年龄是各有不同的。从一鸣的图画看来,他的绘画技巧的掌握是较早的,这正如上面所说的是由于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正确的教育实践对他起了一定影响的缘故。

(三) 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点

儿童开始画的线条,是弧形线,这种弧形线一般是略微 向上,从左到右,而且是顺时针方向的。其原因可以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儿童绘画时,手臂和身体不是成直角而是成一锐角。因此他所画的线是与身体的左边成一锐角的。儿童执笔画画的时候,他的支点主要是肘部,其次是手腕,再次是肩膀。假使他用肩部做支点来画的时候,画的线条可能是从上到下的,但一般的都是靠着桌子,以肘或腕为支点,这 样最容易画的是从左到右的弧形横线。我们看了四个幼儿园 儿童的图画,发现他们的画也是这样的。这说明儿童绘画技巧的表现是合乎他的生理发展的。

其次,为什么儿童常常画圆圈,而且所画的圈一般都是 顺时针方向的呢?这个道理是很容易解释的。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儿童开始画的是从左到右的顺时针 方向的弧形线,之后他把弧形线延长,就成了圆圈。圆圈既 是弧形线延长遇合而成的,则它的方向也必然是顺时针方向的。

再次,我们平常总是认为一切的事情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的。对于儿童图画方面,这个原则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发现一鸣开始执笔涂鸦时,他总是画弧形线,而不是画点。线是点组成的,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儿童应该先画点,后画线。但是为什么他不先画点呢?

从生理发展的观点来看,儿童的大肌肉比小肌肉先发 达,因此对儿童来说用手臂的大肌肉来画线比用手腕的小肌肉来画点容易得多。这可从儿童用线穿针的困难情况得到证明。

(四) 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

从一鸣的整个绘画的过程看来,他的绘画技能在早期远 远落后于他感知认识的水平,到后来,他的技术水平与认识水平逐渐接近,到最后二者间的距离就更加缩短了。

在涂鸦期,儿童的绘画能力,虽然只限于画弧形线和圆 圈,但他认识的东西还是不少的,这说明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很远的。到象征期,儿童的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画出他所知道的,更谈不到画他实际所看见的。

到了定型期,他的绘画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发展着的认识水平了。在这个时期,他常常画他所知道的而不画他所看见的。如他从侧面看骑马的人时只看见他的一只脚,但因为他知道人有两只脚,所以他画人骑马时还是画上两只脚,他不会画他所实际看见的情形。这就是传统心理学派所说的“儿童画他所知道的,不画他所看见的”,其实他不是不想画他所看见的,而是他不会画。我们看一鸣定型期中的两张画,一张是3岁9个多月画的“人骑花马”,一张是4岁10个月画的“人骑马”,可以看出他还不能画他所看见的正确的样子——人的一只脚可以看得见,另一只则被马的背挡住了。他是不是不想正确画出来呢?不是的,是他不会画。这是他绘画的能力落后于他认识水平的缘故。要画出他所看见的那种立体场面是需要比较高的绘画技术的,这也说明在这个时期的儿童绘画技能还赶不上他的认识水平。

这种现象到了写实期就基本上消失了。他在7岁7个半 月所画的人骑马的图,只画了一只脚,这就说明到了写实期,他的技能和认识就更加接近,而渐能画出他所实际看见的了。

(五) 儿童图画是反映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的

儿童首先是注意会动的东西,其次是有声音的东西,再 次是色彩鲜艳和形状奇特的东西。所以在儿童的人形画中,首先出现的是会动的眼睛,其次是嘴巴,再次是鼻子。

由于儿童身材矮小,看到高大的成人时,总是先看见他 走动着的腿,所以虽然手在人身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儿童的人形画中,人的脚还是比手先出现。

我们看了许多别的儿童的图画,发现它们也都有这种主 从分明的现象。但是儿童的选择是根据他们的主观印象来决定的,因此常有某些东西在逻辑上有很大的意义,而由于儿童认为不重要而忽略了,或不重要的小节和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却占了重要的地位的情形。前者如画人不画手,后者如画的人有口袋,口袋里还画了刀子的情形,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从成人的眼光看来,儿童的图画十分奇特的原因之一。

(六) 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是分不 开的

一鸣从小与自然界接触的机会是很多的,当时我们家 中,养了狗、猫、兔子、羊、鸟、金鱼、蜜蜂和鸡、鸭、鹅等。在园子里,我们还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从而他对于动植物有了初步的接触。到3岁时他进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他经常在园地上种菜种豆,观看植物的生长,园中老师每周还带他们到野外及附近的菜园、花圃去玩。到了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的时候,他们还到附近的名胜地去远足。再大一点,我就带他去看电影、看戏、看展览会以及各种集会。6岁以后,他的体力强了,到10多岁我曾先后带他到镇江、黄山、普陀、南通等地游览以扩大他的眼界,丰富他的生活经验。

为了鼓励他画画的兴趣,我从小为他创造绘画的条件, 我充分供给他蜡笔、颜色、纸等等的画具和合乎身材的桌椅,还买了画册等给他观摩,这样通过经常的实践,他绘画的技术得到了提高。

他的兴趣确实是很浓厚的,他从小就喜欢画,到大一 点,他经常带了画册在路上写生,画了馄饨担等各种小商小贩。到少年时,有一次他画了一张街头流浪儿童的速写,刻画了苦难的人民。陶行知先生看见了大为赞赏,说他能以人民群众作为他绘画的对象(见图70、71、72、73)。

通过以上种种的生活 经验和教育实践以及教师的具体指导,一鸣的绘画技能有了相当的提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鸣的绘画技术的具体表现得到证 明。从他的图画中看来, 他的写生能力发展得较早,他的人形侧面画出现得较早,他的图画内容也比较丰富而且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可以证明他的绘画技能是发展得较快较好的(见图74、75、76、77、78、79、80、81)。

(七) 对完形心理学以唯心的观点来解释知觉的固定性的意见

历来心理学者对于儿 童绘画的看法是很多的,其中有一种唯心的看法就是完形心理学派对知觉固定性的看法是比较突出的。他们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的呢?因为完形心理学派对传统心理学派的“儿童画他所知道的,不画他所看见的”说法提出唯心的解释。他们认为儿童只画他所知道的不画他所看见的,根据是在儿童定型期的图画中对物体的远近一般是不分的,就认为儿童只知道它的大小,所以放在远近都没有关系,而物体是有固定性的,因此小孩就按照他原来知道的大小画了。

完形心理学派是怎样解释知觉的固定性呢?要了解这个 问题,我首先要说明什么是知觉的固定性。我们看物体的大小形状不是依照原理而来看的(例如一张椅子先放在2尺远的地方,后来又放在4尺远的地方),照光学的道理,放在4尺远的椅子看上去要比放在2尺远的小一倍,但实际上二者大小是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再放远一点也没有影响,这一种“物体保持它原来大小的趋向”叫做物体大小的固定性(注: 见黄翼《儿童绘画之心理》第82页)。对于物体的形 状、方向、颜色,照完形心理学派来说都是固定的,这种固定性,我们也有同样的看法。但是他们对这一种知觉固定性的解释是唯心的,我们是不能同意的。完形心理学派认为物体的各种固定性不是靠生活经验和教育的实践得来的,也不是知识、思想的产物,乃是“最原始、简单、天真、自然的现象”(注:黄翼《儿童绘画之心理》第11页)。

实际上物质的固定 性是怎样来的呢?我们就以上面所说的例子来说,我们看这把椅子放在不同的距离的地方大小,是要靠几种不同的感觉的。我看这把椅子的时候,通过眼睛里小肌肉的动作就感知到椅子的大小,同时我又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只要坐在椅上通过皮肤的感觉就可以感知到这个椅子的大小,于是在我的大脑皮质上,在视觉分析器和肤觉分析器之间建立了暂时联系。现在我们把这把椅子放在离开我2尺、4尺甚至10尺远的地方,我看到这把椅子时,就通过暂时联系,感知到这把椅子的大小。实际上,在不同的距离上来判断这把椅子的大小,我们的运动感 觉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道理和上面所说的是一样的。完形心理学派不了解物体的固定性是要通过这种实际生活经验而表现出固定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像他们所说那样是什么“最原始、简单、天真、自然的现象”。

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